在线留言|网站地图

欢迎光临陕西嘉友科贸有限公司官网

陕西嘉友科贸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嘉友资讯中心 » 正畸矫正 » 正畸文献赏析--CBCT在正畸中的广泛应用


正畸文献赏析--CBCT在正畸中的广泛应用


CB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是本世纪初开始应用于临床的一种新型的CT技术,具有成像时间短,辐射剂 量低等特点,适合口腔专业的临床应用。二维的X线片提供的信息量有限,且存在重叠、变形、伪影等不足,CBCT逐步受到口腔临床医生的重视,并大规模应用于口腔临床和科研,如:微种植钉、阻生牙、颞下颌关节、气道和软组织分析。


1 、II类错合患者中中线偏移与髁突位置的关系:一项CBCT评估


正畸文献赏析--CBCT在正畸中的广泛应用


简介:上、下颌骨的中线偏移会影响颅颌面的生长及咬合,并且会导致颞下颌关节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CBCT,评估II类错合患者中骨骼、牙列中线偏移与髁突头部位置的关系。


方法:共收集82例CBCT资料,三维图像上,以上下颌中切牙、前鼻棘及颏下点作参考,判定患者中线偏移情况。评估髁突-关节窝关系,髁突中心位置,以及左右髁突的大小、位置的对称性。


结果:从上下颌骨的中线偏移与骨骼、牙齿参考点的关系上看,双侧的前鼻棘点到下颌中切牙点、颏下点、下颌中切牙点的距离,以及左侧的上颌中切牙点到颏下点的距离,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发现,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倾斜度和直径存在差异。上颌骨与右侧髁突直径和左侧髁突的几何中心之间的距离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时,矢状向中线偏移与左、右髁突几何中心的位置差异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


结论:在II类错合患者中,同髁突头部位置相关的骨骼、牙列中线偏移,与左、右髁突中心的前后位置差异有显著的相关性。


2 、使用CBCT获得下颌骨处于正中关系位和最大牙尖接触位时完整的咬合细节


正畸文献赏析--CBCT在正畸中的广泛应用

简介:数字化技术在正畸中实施的障碍之一是获取下颌骨保持在完全牙尖交错位时的咬合细节。对患者进行CBCT,并对患者咬合的牙齿模型进行1次数字化扫描,可以获得完整的咬合细节并生成2个模型,下颌骨处于正中关系位和最大牙尖交错位。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这项技术。


方法:入选受试者的正畸模型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数字化。他们在CBCT成像之前,先戴着原始2mm厚的合板。在CBCT状态时,将下颌骨与颅骨的其余部分分开,并且将最大牙尖交错位时的数字化牙齿模型定位在颅骨模型上。然后通过牙齿表面作为指导将分离的下颌骨模型定位在下颌牙列上。


结果:呈现两个CBCT模型:原始扫描最小牙尖分离位,并且构建最大牙尖交错位。

结论:将数字化技术用于正畸可以获得重要的咬合细节,同时不会给患者额外的CBCT辐射剂量。 


3 、正畸过程中牙根移动的三维监测

正畸文献赏析--CBCT在正畸中的广泛应用


目的:正畸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获稳定而健康的牙齿位置,不仅仅涉及牙冠还包括牙根。目前的对于治疗过程中牙根位置的确定主要依赖CBCT来精确定位,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多次让患者接受CBCT拍摄似乎不是特别的合适。下文献介绍了一种使用术前CBCT配合任意次石膏模型预测牙根位置的方法。


方法:“预期的根位置”(ERP)根据初期CBCT数据中的冠根模型,在扫描治疗完成后石膏模型的数字三维模型上将牙冠重叠而生成治疗后的预期牙根。使用治疗后CBCT的数据来验证“预期牙根位置”(ERP)是否准确。


结果:“预期牙根位置”模型与治疗后CBCT模型进行重叠分析。两者的牙根位置差异显示出了最小的差异,“预期牙根位置”的牙根与治疗后CBCT牙根基本一致。


结论:通过此次研究,我们验证了使用术前CBCT与治疗后石膏模型扫描结合进行治疗后牙根位置预测的方法的可行性。在临床应用中,只要拥有术前CBCT配合任意时间的石膏模型即可预测目前牙根所在位置。通过进一步的软件优化和技术的进步,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有望得到更好的进展。



来源;浙一口腔正畸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