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牙重度损耗贴面修复详细解析一例--数字化解决方案
病史是牙列重度磨耗病因诊断的重要环节。如果通过病史询问确定患者有夜磨牙病史,这就提示我们物理因素可能是牙列重度磨耗的主要病因。
如果通过病史询问确定患者有胃食管返流病,这就提示我们化学因素(酸蚀症)可能是牙列重度磨耗的主要病因。
除了病史询问,对牙列重度磨耗病因的鉴别诊断还要结合口腔检查,即对牙齿表面磨耗特征的检查。区分牙列重度磨耗是物理性的磨耗(attrition)还是化学性的酸蚀症(erosion),主要可以根据牙齿磨耗发生的部位(location)、磨耗面外观特征(appearance)、上下颌相对牙齿的磨耗量对比(amount)、上下颌相对牙齿的磨耗面是否有咬合接触(contact)等这四个主要因素来进行鉴别诊断, Frank Spear 称之为LAAC原则。
本病例详细描述一例上前牙因胃酸反流导致牙齿损耗严重,要求改善功能和美观。
病例简介:年轻女性,25岁,文员,工作简单无压力,有胃酸反流习惯。因前牙缺损和龋坏前来就诊。
口内检查:


口内正面照检查可见上前牙切端缺损,13--23邻面可见龋坏。口内多颗修复体。



口内侧面照,咬合检查,患者咬合正常,口外检查无关节症状。

颌面检查可见上颌咬合面和前牙舌面牙釉质缺损明显,患者偶有牙齿敏感症状。


术前微笑照,检查可见前牙切端过短,形态缺损,影响美观
术前常规美学分析。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治疗措施与预后。
术前拍照,DSD分析

口外照。


口内照就位

口内牙齿重叠

虚拟面弓

原始牙齿比例

调整牙齿比例

选择合适牙齿形态

获取数据

模板贴面口内就位

模拟效果

术前术后模拟对比
完成DSD设计后,把数据传输给加工厂,同时获取患者口内石膏模型


根据石膏模型和DSD设计数据制作诊断蜡型


利用诊断蜡型,使用透明硅橡胶制作导板,以备制作WAX--UP使用

用硅橡胶重体制作导板,可供备牙和制作临时牙使用。

术前牙体比色

确定比色卡及患者的个人对颜色要求以供参考。

备牙,为明确备牙量,减少预备量,先预备弓外突出牙位22.

初步预备22,是唇面弧度与临牙一致。



使用流体树脂在透明导板内注入,口内就位后光固化

口内实现WAX-UP

口内检查修复效果。


预备前在WAX--UP上进行数字化印模,为最终修复体做参考数据。

引导预备


出预备

排龈后准备精细预备

初步修整

预备完成,患者因临床牙冠比较短,邻面龋坏明显,舌侧牙釉质缺损明显,11,12,21,22,牙位选择全形贴面预备,舌侧预备至颈部1/3,以恢复舌侧正常咬合形态,恢复切道。

预备完成后抛光。


使用3SHAPE 口扫获取口内预备后数据。取得数字印模

为了实现修复体的精确性,数字印模获取后,重新二次排龈,准备制作硅橡胶印模

去除排龈线

硅橡胶二次印模

取膜后基牙比色

制作临时树脂修复体,临时粘结。

使用石膏模型制作铸瓷修复体--贴面

贴面基底完成

饰面瓷分层堆筑

车瓷,修整唇面形态

完成上釉


石膏模型和完成3D打印模型对比检查,以便检查修复体的边缘适合性

3D模型检查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

完成最终修复体检查

临床约诊患者,患者就诊口内检查可见临时修复体保存良好。

去除临时修复体

超声器械清洁牙面临时粘结材料

贴面口内试戴检查就位及美观状况

牙面清洁


酸蚀基牙

粘结前排龈



基牙表面处理

修复体经喷砂,氢氟酸酸蚀后,涂布硅烷偶联剂,热吹后涂粘结剂

贴面涂布粘结树脂

颈部2--3秒初步固化

去除颈部树脂和去除排龈线

邻面树脂使用牙线初步清洁

修复体边缘涂布甘油凝胶,

彻底固化,每个牙面光照10--15秒

邻面使用纱条清理抛光

抛光碟去除边缘多余粘结树脂

颈部抛光

修复体表面清洁和抛光,使用软刷和小颗粒抛光膏

粘结完成即刻。咬合检查和调整

术后美观检查和功能检查。患者满意,功能正常

侧面观

术后一周回访复查,软组织恢复良好,边缘密合。色泽质地正常。


患者美观改变十分满意,嘱定期复查。
来源:吕昊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