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留言|网站地图

欢迎光临陕西嘉友科贸有限公司官网

陕西嘉友科贸有限公司

热门关键词:口腔放大镜热熔牙胶充填系统牙线棒批发

温故知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35)

文章出处:嘉友网查看手机网址
扫一扫!温故知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35)扫一扫!
人气:-发表时间:2017-04-23 10:22【

温故知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35)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第四节《 口腔生理功能》2。


二、咀嚼运动

(一)咀嚼运动的过程和类型

1.咀嚼运动的过程  

           咀嚼运动可以分为三个基本动作:前牙切割、后牙捣碎、研磨。


(1)前牙切割运动: (Ⅲ类杠杆)

        切割功能主要通过下颌前伸咬合实现。开始时,下颌从牙尖交错位或姿势位向下、向前伸出,继则上升,使上下前牙咬住食物,用力切割。

        在穿透食物后,下切牙的切缘顺沿上切牙舌面的方向到达牙尖交错(牙合)。   

        由对刃(牙合)滑到牙尖交错(牙合)的过程,是发挥功能的阶段。

         一次切咬运动过程,以下牙弓离开牙尖交错位开始,经过前伸、对刃,滑回牙尖交错位为止,为前牙咀嚼运动的一个周期。其中下颌向下和前伸是准备阶段,切咬、对刃与滑回才是咀嚼运动。



1.png


(2)后牙捣碎和磨细运动:(Ⅱ类杠杆)

         后牙捣碎和磨细食物,分别由前磨牙和磨牙执行。开始时,上下牙弓从牙尖交错(牙合)状态分开,下牙弓随下颌向一侧运动到上下牙颊尖相对位即行向上,使上下牙的颊尖相咬合,而后下牙 颊尖的颊斜面即依上牙颊尖的舌斜面滑行,返回牙尖交错重复上述咀嚼运动,如此周而复始,食物被捣碎和磨细,称为后牙的循环。在此循环中,从上下牙颊尖相对到颊舌尖分开这一过程中才是真正的咀嚼运动,其余为准备动作。咀嚼一侧称为工作侧,对侧称为非工作侧。


2.png



2.咀嚼运动的类型  

        咀嚼运动能够单侧、双侧或双侧交替地进行。

(1)双侧交替咀嚼:

        双侧咀嚼运动多为多向、双侧交替的咀嚼运动,其中有主次之分。这对全部牙齿支持组织起到功能刺激作用,对(牙合)的稳定及牙齿的自洁作用都是有利的。此类约占78%。


(2)单侧及前伸咀嚼:

       单侧或前伸咀嚼运动,常是对障碍适应的结果。以软食为主的人或由于正常型为牙齿、牙周异常所干扰者,多属此类。这是不正常的咀嚼运动。此类约占12%。


(3)双侧(同时性)咀嚼:

        这一类型的咀嚼运动,往往出现在咀嚼食物的末期,即吞咽之前。研究显示10%~20%的个体属此类型。全口义齿患者常有这种咀嚼方式。

3.png


(二)咀嚼周期及咀嚼效率


1.咀嚼周期  

        咀嚼运动是复杂的综合性运动,但下颌运动有其一定的程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一般的咀嚼速度是70~80次/分。

4.png

咀嚼周期特征有:

(1)轨迹图具有似滴泪水的形态,开口相靠中线,闭口相偏侧方。

(2)自牙尖交错位开口时相,运动速度较快。

(3)将近最大开口位时运动速度缓慢,但闭口运动始,速度复又加快。

(4)闭口运动将近咬合接触时,运动速度缓慢,近牙尖交错(牙合)时运动速度急速减缓趋于静止不动,产生力的效应。


时间变化:

快(开口)→慢(最大开口)→快(闭口)→慢(咬合接触)。

     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平均为0.875秒,

            牙齿接触的时间平均为0.2秒。


2.咀嚼效率  

        咀嚼的主要功能之一是粉碎食物,使其能被吞咽和消化。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嚼磨细的程度。

        

        咀嚼效率是咀嚼作用的实际效果,也是衡量咀嚼能力大小的一个重要生理指标。


5.png

(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筛分称重法:

        测定的方法是计算在单位时间内嚼碎食物的量占所嚼食物总量的百分率。其方法是给被试者花生米4g,咀嚼20秒,然后全部吐在盛器内,并漱净口内咀嚼物残渣,过筛(筛孔径为2.Omm),将未过筛的残渣烤干,若称其重量为0.7g,其咀嚼效率按公式计算为:


6.png


        测定时如考虑到烘干的咀嚼残渣与试物的干燥程度的差异,则乘以干燥系数a,计算结果更为准确。a为咀嚼试物烘干后重量与其鲜重的比值。注意要将咀嚼残渣与计算干燥系数的咀嚼试物一同烤干。

温故知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35)..png

 2)吸光度法:

         采用光栅分光光度计,以其可见光对咀嚼后的试物(如花生米、烤杏仁)悬浊液进行测定。咀嚼效能高者,咀嚼得细,悬浊度高,测得的吸光读数大,反之则小。

        其测定步骤如下:每次给受试者2g烤杏仁,咀嚼20秒后吐在盛器内并漱净口内咀嚼物残渣,用水将吐出的咀嚼物稀释到1000ml,经充分搅拌1分钟,静置2分钟以后,采样放入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在光谱波长59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

         本法简便、准确,全过程仅需10分钟。


 3)比色法(Gume法):

         将咀嚼后的明胶放入苋(xiàn)菜红溶液中,由于明胶对染色液的吸附,溶液的浓度降低。明胶被嚼得越碎,表面积越大,吸附的苋菜红越多,溶液的浓度也就越低。通过对溶液浓度的测定,即可确定咀嚼效能的大小。

7.png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缺牙的位置:

          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


2)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3)牙周组织:

        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4)颞下颌关节疾病:

       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

  

5)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

 

6)全身的健康状态:

        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7)其他因素:

         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三)咀嚼运动的生物力学与肌肉活动


1.咀嚼运动中的生物力

(1)咀嚼肌力:(咀嚼力)

        是指参与咀嚼的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力量的大小,视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多少而定。

       一般以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的大小来衡量。

就下颌提肌而论,成年人:

             颞肌的横断面积→8cm2    ↘

             咬肌的横断面→7.5cm2      →19.5cm2

             翼内肌的横断面→4cm2   ↗

       

        按照生理学测定法,每cm2具有10kg的力量,则三肌的合力应为195kg。

        根据肌纤维附着部位与其方向的不同,它们所产生的垂直向力为:

                颞肌80kg,咬肌70kg,翼内肌30kg,

三肌的合力为180kg。

        这些是理论数据,仅供临床参考。


(2)(牙合)力:

        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这种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临床上称为咀嚼压力,亦称(牙合)力。

       (牙合)力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是一人,也依其年龄、健康状况及牙周膜的耐受阈大小而有所不同。


 1)(牙合)力大小顺序为:

           6>7>8>5>4>3>1>2

       其中6、7差别有时不明显。上述(牙合)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


2)影响(牙合)力因素

①性别:一般男性(牙合)力较女性大。

②年龄:最大(牙合)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

③咀嚼习惯:

        对(牙合)力有很大影响。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牙合)力较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④(牙合)力线的方向:

       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牙合)力为大。

⑤张口的距离:

       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牙合)力,使之下降。

⑥其他:

       (牙合)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


(3)最大(牙合)力与牙周潜力:

 最大(牙合)力:是指牙周膜的最大耐受力。

 牙周潜力:

        是指在咀嚼各种食物时,并不需要很大的力,而牙齿及牙周支持组织,尚有很大的潜力。

        这种储备力量的多少,有赖于牙及其支持组织的健康状况,这在临床上称为牙周潜力或牙周储备力。

       牙周潜力的存在是牙缺失后的义齿修复的基础。义齿修复时利用基牙的牙周潜力,担负义齿人工牙所受到的力。


2.咀嚼运动中的肌肉活动  (执业)

       肌电描记法是用来研究肌肉和神经生物电活动的方法,能反映出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状态和一定的形态学变化。

       肌肉兴奋时产生生物电活动,通过电极导入肌电图

   仪,肌电信号放大后,在示波屏上或记录纸上描记的图

   像称为肌电图。


 温故知新 口腔解剖生理学(35).png

 (1)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

        正常的下颌运动是通过有关的神经肌肉协调作用而实现的。观察下颌运动中的肌电图,可了解各部分神经肌肉作用的特点。现就颞肌前中束、颞肌后束、咬肌、二腹肌前腹、翼内肌及翼外肌在下颌各种颌、位运动中的作用概述如下:


1)下颌在姿势位时肌电不明显,说明有关肌肉活动很小。


2)在牙尖交错位用力咬合时,颞肌前中束、咬肌及翼内肌活动明显,有密集和高波幅电位波形,呈干扰型。颞肌前中束、咬肌活动大致相同并为同期。颞肌后束及二腹肌活动较小。


3)下颌侧方运动:

       工作侧翼外肌下头有少量电活动,非工作侧翼外肌下头活动明显。形成侧方咬合时,工作侧颞肌前中束、咬肌及翼内肌均有明显电活动。非工作侧颞肌前中束、咬肌和翼内肌活动也明显,较工作侧活动水平稍低。


 4)下颌前后运动:

       下颌前伸时,翼外肌活动最明显。在后退到后退接触位时,颞肌前中束、后束活动较明显,翼外肌下头也有少量电活动。


5)下颌开闭运动:

        开口时翼外肌下头及二腹肌前腹活动明显,其活动度随张口度增加而加大,二腹肌前腹在大张口的后期活动最明显。


(2)咀嚼活动的肌电图:(执业)

        咀嚼运动表现为下颌节律性运动,是下颌三个基本运动(开闭、前伸后退、侧方运动)的综合性运动。参与活动的肌肉有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二腹肌等。

      

 正常咀嚼活动与异常咀嚼活动肌电图的区别:(执业)


1)正常咀嚼肌EMG→放电期与静息期分期明显,

   异常EMG→分期不明显,有静息期的波幅小的爆发放电。


2)正常咀嚼肌EMG→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长(数十秒)

    异常的EMG则不能保持一定的时间。


3)正常咀嚼肌EMG无论在牙尖交错(牙合)和侧(牙合)  状态,左右两侧同名咀嚼肌电活动协调。

     异常者则不协调,甚至同一侧咀嚼肌表现为放电增强或减弱,甚或迅速减弱而至电活动消失。


(四)咀嚼时牙的动度与磨耗


1.咀嚼时牙的动度  

       牙齿通过牙周韧带被悬挂在牙槽窝内,咀嚼时牙齿具有轻微的垂直和水平向生理动度。

        具有健康牙周组织的牙齿,其生理动度是由牙槽骨的高度、牙根的形状、牙周膜的厚度和性质以及所施加力的大小决定的。

         

 牙的生理动度有一定范围:

       1牛顿力(较小的力)→垂直方向

                                               位移量0.02mm


 在健康状况下,500g的水平力所致的牙齿动度为:

           切牙         0.1~0.12mm

           尖牙         0.05~0.09mm

           前磨牙      0.08~0.1mm

           磨牙          0.04~0.08mm


2.磨耗与磨损

(1)磨耗:

       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牙合)面、切嵴及邻面。

      咀嚼时,各牙均有生理动度,相邻牙齿的接触点因相互摩擦产生邻面磨耗。

8.png

 (2)磨损:

        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9.png


(3)磨耗的生理意义:

       均衡的、渐进性的生理磨耗有以下生理意义:

1)在上下颌牙建的初期,尚未形成平衡的全面接触,可出现早接触点。这种早接触点通过磨耗而消除,从而建立广泛的接触。


2)牙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牙合)面的尖、嵴因磨耗而有不同程度的消失,咀嚼效能随之减低,咀嚼力必然有代偿性的加强。

  

3)高龄者的牙周组织发生老年性退缩,甚至牙根部分暴露,临床牙冠增长。这等于加长了牙齿在牙槽外的杠杆力臂,使力的力矩增加,因而加重了牙周组织的负担,有可能造成创伤。牙冠磨耗可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根冠比例协调,从而不致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4)全牙列邻面持续地磨耗,可代偿牙弓连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而拥挤。

来源: 卓恒思迈尔

热销产品推荐

相关执考参照

最新资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