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头颅模型用于口腔修复学教学的效果评价
【关键词】 仿真头颅模型
[摘要] 目的:证明与传统的临床前期教学相比,仿真头颅模型教学是否提高口腔修复学教学质量。方法: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接受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的2000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及对额外接受10 h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的2000级和只接受传统实验室教学的1998两个年级学生的牙体预备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对仿真头颅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额外的10 h仿真头颅模型训练对学生的操作水平有显著提高。结论:仿真头颅模型提高了修复学教学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关键词] 仿真头颅模型 临床前期教学 口腔教育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前期实践教学在该学科的学习中意义重大。以往,口腔科学生的修复学临床前期实践教学以传统的实验室学习为主,利用模型或离体牙进行操作学习。而体位的限制、口腔内空间窄小、光线不足及软硬组织对器械和视野的阻碍等影响,使临床操作与口外模型上操作的感受有很大差异。学生在对临床操作很陌生的情况下进入临床,使患者的就诊安全无法保障。且临床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病员数量和病种的不确定性使教学不能系统有序的进行;其次,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患者情绪,带教老师必须缩短占椅时间,不便将大量时间用于教学;此外,学生自信心缺乏及患者的不信任亦影响临床教学的顺利展开[1]。
仿真头颅模型系统是一种模拟临床真实操作环境的口腔专业教学工具[2],它包括连接在操作椅上的头颅模型、颊面部软组织、带有可替换的人造牙的下颌,仿真的人头可随意调整转动,模拟真人的头颈活动,还可模仿开闭颌运动。该系统配备有操作台和配套设备,如手机、水枪等,同时还提供彩色显示器和置于口内的小型摄像探头,便于学生观看老师口内的操作。利用仿真头颅模型系统,口腔医学生可在临床前掌握一些基本的临床操作技能,如医患体位的调节、支点的选择、对操作区邻近组织的保护、利用口镜牵拉组织和观察操作区的方法、牙体预备等[3,4]。仿真头颅模型便于学生按照进度循序渐进、重复的进行操作学习,操作效果容易检查,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其仿真设计缩小了实验室和临床之间的差距,在两者间形成平滑的过渡[5~7]。本文的目的是证明较之传统的临床前期教学,仿真头颅模型是否提高了口腔修复学的教学效果。
1 实验方法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牙体预备质量评价两种方法对仿真头颅模型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1.1 问卷调查 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2000级大五所有接受了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系统(KaVo DSE plus5192)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2 h后收回。共发放问卷71份,收回55份。
1.2 牙体预备质量评价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1998级及2000级本科生均接受传统的临床前期教学,2000级本科生还额外接受10课时仿真头颅模型教学,见图1所示教学系统。在98级和2000级刚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中分别随机抽取30人,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学生均无临床经验。在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要进行烤瓷全冠修复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人,让两组学生进行牙体预备,由经验丰富的3名教师对备牙结果进行评价。其中试验组预备切牙15颗,前磨牙3颗,磨牙12颗。对照组预备切牙17颗,尖牙1颗,前磨牙4颗,磨牙8颗。对所有预备体从边缘、聚合度、预备面、工作斜面预备量、邻牙损伤情况这几方面进行评价。预备体肩台从边缘宽度、边缘连续性、和边缘位置3方面考察。唇(颊)侧边缘宽1.0~1.5 mm认为适当,否则认为过宽或过窄。边缘连续性按完整连续、有中断、无明显边缘分为3级。边缘位置用牙周探针测量,
表1 学生对仿真头颅模型的满意度调查 略
1.3 统计分析 用SPSS11.5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的显示,见表1。82%的学生认为仿真头颅模型教学有必要,61.8%的学生认为仿真头颅模型教学有助于建立接诊时的自信心,80%
表2 两组间牙体预备质量的比较 略
图1 仿真人头模型教学系统 略
由牙体预备评价可看出,试验组牙体预备边缘连续性、预备体的形态和光滑程度、预备量均优于对照组,边缘的宽度和位置、聚合度、损伤邻牙情况两组无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仿真头颅模型的使用增加了学生操作中的真实感,具备传统临床前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仿真头颅模型系统有助于学生做好上临床的心理准备和技能学习。学生对仿真头颅模型在操作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的评价,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仿真头颅模型对患者椅位调节、术者体位调节、支点选择和牙体预备的学习有帮助,但仅有21.8%的学生认为仿真头颅模型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课时不足是教学没有收到理想效果的主要原因。多数同学不认为仿真头颅模型对取模、机头水雾调节、软组织处理的学习有帮助。尽管较之传统的教学工具有明显的改善,仿真头颅模型系统仿真程度仍有不足,如,模型头颈部可动度和开口度过大,颊面部软组织弹性过高,仿真头颅模型无痛觉,无出血和唾液分泌,不能像患者一样与医生互动。由于仿真头颅模型的人造牙价格偏高,因此限制了学生使用它大量练习。清洁困难限制了水雾调节、取模等操作的学习,是仿真头颅模型的另一缺陷。
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学的一项基本操作。对照组在牙体预备中存在许多不足,常出现的问题是:肩台过窄、不连续、聚合度过大或有倒凹、预备体外形粗糙、有锐利边缘、牙合面预备成平面、预备量不足。而这些不足影响了修复体的美观、边缘密和度、固位、稳定、强度及牙周的远期健康。对牙体预备操作评价的分析得出,仿真头颅模型组对边缘连续性、预备体的形态和光滑程度、预备量的把握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仿真头颅模型的应用为修复科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做了必要的准备。
综上所述,仿真头颅模型教学提供了更真实的教育环境,提高了口腔修复学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教学工具。
参考文献
[1] Vicki RL, Alice U, Farhad H, et al. A preliminary study in using virtual reality to train dental student [J]. J Dent Educ, 68(3)∶378-382
[2] Tuiga IS, Louise BM, Eda Framco. Clinical simulation in teaching preclinical dentistry [J]. Eur J Educ, 1998, 2(1)∶25-32
[3] James MS Clancy, Terry J Lindquist, Joyce F Palik, et al. A comparis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 a simulation clinic and a traditional laboratory environment: three-year results [J]. J Dent Educ, 2002, 66(12)∶1 331-1 337
[4] Kenneth LA, Frederick G. Clinical simulation and foundation skills: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teaching [J]. J Dent Educ, 2004, 68(4)∶468-474
来源:《口腔医学研究》